氧化还原反应及其配平

氧化还原反应 及其相关概念

氧化还原反应

氧化还原的四组名词

氧化反应:失$e^{-}$,化合价↑

还原反应:得$e^{-}$,化合价↓

氧化剂:帮助别人氧化的物质,本身被还原.得$e^{-}$

还原剂:帮助别人还原的物质,本身被氧化.失$e^{-}$

抗氧化剂:帮助别人抵抗被氧化,容易被氧化→强还原剂

易错点:抗氧化剂是”还原剂”

氧化性:物质得电子的能力(氧化剂强弱)

还原性:物资失电子的能力(还原剂强弱)

氧化剂具有氧化性,还原剂具有还原性

氧化产物:被氧化所生成的产物 $\ce{还原剂->[失e^{-}]氧化产物}$

还原产物:被还原所生成的产物 $\ce{氧化剂->[失e^{-}]还原产物}$

口诀:升失氧化还原剂,具有还原性。

​ 降得还原氧化剂,具有氧化性。

解析:

升(升高化合价).失(失去$e^{-}$).氧化(被氧化).还原剂(是还原剂),具有还原性。

降(降低化合价).得(得到$e^{-}$).还原(被还原).氧化剂(是氧化剂),具有氧化性。

常见元素还原性顺序:

氧化还原反应配平(重要考点)

歧化和归中反应

歧化反应:氧化剂和还原剂为同种物质,一种元素变价为多种价态,这样的氧化还原反应反应称为歧化反应

归中反应:同种元素由不同价态(高价态和低价态)转变为中间价态的氧化还原反应,称为归中反应

氧化还原方程式的配平

  1. 配平依据:电子得失相等,即化合价升降总数相等

  2. 配平原则:

    ①质量(原子)守恒;

    ②得失电子守恒;

    ③离子方程式中电荷守恒

  3. 配平步骤:

    ①标变价——表明变价元素前后化合价

    ②列得失——列出元素化合价变化值 ③求总数——求出化合价升降的最小公倍数,使化合价升高和降低的数目相等 ④配系数——配出氧化剂、还原剂、氧化产物、还原产物的系数,观察法配平其它物质的系数 ③查守恒——查原子是否守恒、电荷是否守恒(通常通过检查氧元素的原子数),画上等号

    缺项配平:先配平含有变价元素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,然后由元素守恒确定未知物,再根据原子守恒和电荷守恒进行配平。其补项原则有

    条件
    补项原则

    缺氢氧元素

    补水

    缺酸根

    补对应酸

    缺金属阳离子

    补对应碱

    酸性条件缺电荷

    补H+

    碱性条件缺电荷

    补OH-

最后更新于