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 · 考点 · 「元素周期律与元素推断」
最后更新于
最后更新于
随周期的↘,主族的↗而↗的性质(从左下 至右上):
非金属性
单质的氧化性(简单阴离子的还原性降低)
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( $\ce{F}$ 无含氧酸)
简单气态氢化物稳定性(单质与 $\ce{H2}$ 反应难度减弱)
第一电离能(存在例外)
电负性
金属单质熔沸点
随周期的↗,主族的↘而↗的性质(从右上 至左下):
金属性
单质的还原性(简单阳离子的氧化性降低)
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碱性
与 $\ce{H2O}$、酸反应的剧烈程度
氢化物还原性(非金属性越强,单质的氧化性越强,离子或化合物的还原性越弱)
金属氢化物稳定性: 向左上方向增大(同周期左侧金属性强,但同主族向下时原子半径大,键长长,键能小,分子稳定性低,因此左上方稳定)
$\ce{NaH} > \ce{MgH_{2}} > \ce{AlH_{3}}$,$\ce{LiH} > \ce{NaH} > \ce{KH}$。
非金属氢化物稳定性: 向右上方向增大(右上方原子半径小,键长短,键能大,分子稳定性高)
$\ce{HF} > \ce{HCl} > \ce{HBr} > \ce{HI}$,$\ce{HF} >\ce{H_{2}O} > \ce{NH_{3}} > \ce{CH_{4}}$
氢化物的熔沸点
同为 分子晶体 的氢化物的熔沸点与 氢键 及 范德华力 有关,在有氢键的情况下,熔沸点较高,且数量越多,熔沸点越高;否则,相对分子质量越大,熔沸点越高
对于 离子晶体 的氢化物的沸点则一定大于分子晶体
原子半径的比较方法
同周期主族元素,从左到右,原子半径依次滅小
同主族元素,从上到下,原子半径依次增大
离子半径的比较方法
核外电子排布不同,电子层数多的半径大
核外电子排布相同,序大径小
前提知识:短周期主族元素与其形成的共价键数目
一个共价键
$\ce{H、F、Cl}$
$\ce{H}$ 最外层有 1 个电子,差 1 个电子满足稀有气体 $\ce{He}$ 的 2 电子稳定结构 $\ce{F}$、$\ce{Cl}$ 最外层有 7 个电子,差 1 个电子满足 8 电子稳定结构 $\ce{H}$、$\ce{F}$、$\ce{C}$ 都是差 1 电子满足稳定结构,所以在化合物中形成 1 个共价键
二个共价键
$\ce{O、S}$
$\ce{O}$、$\ce{S}$ 最外层有 6 个电子,都是差 2 个电子满足 8 电子稳定结构,所以在化合价中形成 2 个共价键
三个共价键
$\ce{B、N、P}$
$\ce{B}$ 最外层有 3 个电子,可以形成 3 个共价键 $\ce{N}$、$\ce{P}$ 最外层有 5 个电子,都是差 3 个电子满足 8 电子稳定结构,所以在化合物中形成 3 个共价键
四个共价键
$\ce{C、Si}$
$\ce{C}$、$\ce{Si}$ 最外层有 4 个电子,都是差 4 个电子满足 8 电子稳定结构,所以在化合物中形成 4 个共价键
得一个电子后,再形成四个共价键
$\ce{B、Al}$
$\ce{B}$、$\ce{Al}$ 最外层有 3 个电子,在复杂阴离子中,若多得 1 个电子,最外层有 4 个电子后,再差 4 个电子满足 8 电子稳定结构,所以在化合物中形成 4 个共价键
失去一个电子后,再形成四个共价键
$\ce{N、P}$
$\ce{N}$、$\ce{P}$ 最外层有 5 个电子,在复杂阳离子中,若失去一个电子,最外层有 4 个电子后,再差 4 个电子满足 8 电子稳定结构,所以在化合物中形成 4 个共价键
五个共价键
$\ce{P}$
$\ce{P}$ 最外层有 5 个电子,可以直接形成 5 个共价键 但要注意的是 P 才能形成 5 个共价键,$\ce{N}$ 不能
六个共价键
$\ce{S}$
$\ce{S}$ 最外层有 6 个电子,可以直接形成 6 个共价键 但要注意的是 $\ce{S}$ 才能形成 6 个共价键,$\ce{O}$ 不能
七个共价键
$\ce{Cl}$
$\ce{Cl}$ 最外层有 7 个电子,可以直接形成 7 个共价键 但要注意的是 $\ce{Cl}$ 才能形成 7 个共价键,$\ce{F}$ 不能
总结:
一般少几个电子满足 8 电子稳定结构( $\ce{H}$ 是满足 2 电子稳定结构),就会形成几个共价键。
不满足 8 电子稳定结构的情况:
$\ce{B}$、$\ce{Al}$ 若只形成 3 个共价键(且无孤电子对),则不满足 8 电子稳定结构
$\ce{P}$、$\ce{S}$、$\ce{Cl}$ 分别形成 $5$、$6$、$7$ 个共价键时,也不满足 $8$ 电子稳定结构
一些电子总数为奇数的分子,如 $\ce{NO2}$、$\ce{NO}$,不满足 $8$ 电子稳定结构
只要有 $\ce{H}$ 原子出现时,所有原子不可能都满足 $8$ 电子稳定结构
一定要注意阴离子多出的电子落在哪种元素,阳离子少的电子从哪种元素扣,判定方式如下:
与正常的共价键数目不一样,例如 $\ce{O}$ 理应形成 $2$ 个共价键,若给定的结构式中 $\ce{O}$ 只形成 $1$ 个共价键,可知 $\ce{O}$ 多一个电子,最外层 $7$ 电子,所以只形成 $1$ 个共价键
$\ce{X}$ 原子形成的共价键数目若有两种,得失电子算在 $\ce{X}$ 原子上
复杂离子中,若其他元素的多个原子形成的共价键数目都只有 $1$ 种,而 $\ce{X}$ 只有 $1$ 个原子,得失电子算在 $\ce{X}$ 原子上
方法:
利用原子结构推断元素
利用原子结构及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推断
电荷角度:核内质子数($Z$)= 核电荷数 = 核外电子数 = 原子序数
质量角度:质量数($A$)= 质子数($Z$)+中子数($N$)
原子电子层数 $=$ 周期序数
原子最外层电子数 $=$ 主族序数
根据元素主要化合价的关系推断
确定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:最高化合价 $=$ 最外层电子数 $=$ 主族序数 ($\ce{O}$ 无最高正价、$\ce{F}$ 无正价)
如果已知非金属元素的最低化合价(或简单阴离子的符号),则常先求出最高化合价:最高化合价 $= 8- |\text{最低化合价}|$,再确定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
根据原子半径的递变规律推断
同周期主族元素中左边元素的原子半径一般比右边元素的大,同主族中下边元素的原子半径比上边元素的大
利用元素周期表的片段推断元素
元素周期表中第一周期只有 $\ce{H}$ 和 $\ce{He}$ 两种元素,如果推断时已知元素位于不同周期,可优先考虑或排除第一周期的 $\ce{H}$,简化推断思路
短周期中主族序数与周期序数相同的元素有 $\ce{H}、\ce{Be}、\ce{Al}$
根据物质的转化关系推断元素
常见元素提示词:
$\ce{H}$:原子半径最小,同位素没有中子,密度最小的气体
$\ce{C}$:形成化合物最多的元素,单质有三种常见的同素异形体(金刚石、石墨、富勒烯),$\ce{^{14}C}$ 可用于测定年代
$\ce{N}$: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( $78%$ )单质有情性,化合时价态很多,化肥中的重要元素
$\ce{O}$: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,空气中含量第 $2$ 的气体( $21%$ )。生物体中含量最多的元素,与生命活动关系密切的元素,有两种气态的同素异形体
$\ce{F}$:除 $\ce{H}$ 外原子半径最小,无正价,不存在含氧酸,氧化性最强的单质
$\ce{Na}$:短周期元素中原子半径最大,焰色反应为黄色
$\ce{Mg}$:烟火、照明弹中的成分,植物叶绿素中的元素,铝热反应的引燃剂
$\ce{Al}$:地壳中含量第三多的元素、含量最多的金属,两性的单质,常温下遇强酸会钝化
$\ce{Si}$:地壳中含量第二多的元素,半导体工业的支柱
$\ce{P}$:有两种常见的同素异形体(白磷红磷),制造火药的原料(红磷)、化肥中的重要元素
$\ce{S}$:单质为淡黄色固体,能在火山口发现,制造黑火药的原料
$\ce{Cl}$:单质为黄绿色气体,海水中含量最多的元素,氯碱工业的产物之一
$\ce{K}$:焰色反应呈紫色(透过蓝色钻玻璃观察)。化肥中的重要元素
$\ce{Ca}$:人体内含量最多的矿质元素,骨骼和牙齿中的主要矿质元素
地壳元素:$\ce{O}、\ce{Si}、\ce{Al}、\ce{Fe}、\ce{Ca}$
如:,$\ce{X}$ 既形成 $1$ 个共价键也形成 $2$ 个共价键,可知该 $-1$ 价阴离子多出的 $1$ 个电子算在 $\ce{X}$ 上,因此 $\ce{X}$ 最外层有 $6$ 个电子,若限定该离子的元素都是短周期元素,则 $\ce{W}$ 为 $\ce{S}$,$\ce{X}$ 为 $\ce{O}$
如:,由于所有 $\ce{Z}$ 形成的共价键数目都是 2 ,所有 $\ce{Y}$ 形成的共价键数目都是 4 ,而 $\ce{X}$ 只有 1 个原子,因此该阴离子多出的 1 个电子算在 $\ce{X}$ 上,可知 $\ce{X}$ 得 1 个电子后形成 4 个共价键,若限定该离子的元素都是短周期元素,则 $\ce{X}$ 可以是 $\ce{B}$ 或 $\ce{Al}$