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hemistry Note
  • README
  • Contributor Covenant Code of Conduct
  • 01 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
    • 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 · 一 · 「核外电子排布方式」
    • 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 · 二 · 「构造原理、泡利原理、洪特规则」
    • 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 · 三 · 「电子排布式与轨道表示式」
    • 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 · 四 · 「原子结构 元素周期表」
    • 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 · 五 · 「电离能 电负性 元素周期律」
    • 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 · 考点 · 「元素周期律与元素推断」
  • 02 微粒间作用力与物质性质
    • 微粒间作用力与物质性质 · 一 · 「晶体与晶胞」
    • 微粒间作用力与物质性质 · 二 · 「分子间作用力 分子晶体」
    • 微粒间作用力与物质性质 · 三 · 「共价键 共价晶体」
    • 微粒间作用力与物质性质 · 四 · 「金属键 金属晶体」
    • 微粒间作用力与物质性质 · 五 · 「离子键 离子晶体」
    • 微粒间作用力与物质性质 · 考点 · 「化学键与相互作用力」
    • 微粒间作用力与物质性质 · 考点 · 「晶体结构」
  • 03 分子空间结构与物质性质
    • 分子空间结构与物质性质 · 一 · 「价层电子对互斥模型」
    • 分子空间结构与物质性质 · 二 · 「杂化理论体系」
    • 分子空间结构与物质性质 · 三 · 「分子的极性 手性分子」
    • 分子空间结构与物质性质 · 四 · 「配位键 配合物」
  • 04 有机化学基础
    • 有机化学基础 · 一 · 「研究有机化合物的一般方法」
    • 有机化学基础 · 二 · 「有机化合物的结构」
    • 有机化学基础 · 三 · 「有机化合物的分类和命名」
    • 有机化学基础 · 四 · 「烃」
    • 有机化学基础 · 五 · 「烃的衍生物」
    • 有机化学基础 · 六 · 「生物大分子」
    • 有机化学基础 · 七 · 「化学品的合理使用(Shirley Amika)」
    • 有机化学基础 · 八 · 「合成高分子」
    • 有机化学基础 · 九 · 「有机合成进阶」
    • 有机化学基础 · 考点 · 「有机反应类型梳理」
    • 有机化学基础 · 考点 · 「有机推断」
  • 05 化学物质基本概念
    • 化学物质基本概念 · 一 · 「物质的组成与分类」
    • 化学物质基本概念 · 二 · 「物质的计量」
    • 离子方程式
    • 化学物质基本概念 · 四 · 「离子检验」
    • 氧化还原反应及其配平
    • 化学物质基本概念 · 六 · 「化学常识」
    • 化学物质基本概念 · 七 · 「 化学与 STSE 」
    • 化学物质基本概念 · 考点 · 「离子方程式正误判断」
  • 06 元素及其化合物
    • 元素及其化合物 · 一 · 「钠及其化合物」
    • 元素及其化合物 · 二 · 「铁 $(\ce{Fe})$ 及其化合物」
    • 元素及其化合物 · 三 · 「铜 $(\ce{Cu})$ 及其化合物」
    • 元素及其化合物 · 四 · 「镁 $(\ce{Mg})$ 及其化合物」
    • 元素及其化合物 · 五 · 「铝 $(\ce{Al})$ 及其化合物」
    • 元素及其化合物 · 六 · 「氯 $(\ce{Cl})$ 与卤族元素」
    • 元素及其化合物 · 七 · 「氮 $(\ce{N})$ 及其化合物」
    • 元素及其化合物 · 八 · 「硫 $(\ce{S})$ 及其化合物」
    • 元素及其化合物 · 九 · 「硅 $(\ce{Si})$ 及其化合物」
    • 元素及其化合物 · 十 · 金属材料与金属矿物开发
  • 07 化学实验
    • 化学实验 · 一 · 「实验仪器」
    • 化学实验 · 二 · 「实验过程」
    • 化学实验 · 三 · 「常见实验」
    • 化学实验 · 四 · 「文字描述题模板」
  • 08 化学反应能量与速率
    • 化学反应能量与速率 · 一 · 「化学反应速率与限度」
  • 09 化学平衡
    • 01 化学平衡状态
  • export-chemistry-note
由 GitBook 提供支持
在本页
  • 根据 反应条件 确定官能团
  • 根据 实际或特征现象 确定官能团
  • 使 $\ce{KMnO4(H+)}$ 褪色的有机化合物
  • 使溴水褪色的有机化合物
  • 其他
  • 根据 有机反应中的定量关系 推断 官能团的数目
  • 根据 特征产物 推断 碳骨架结构和官能团位置
  • 根据 特殊的转化关系 推断 有机物类型
在GitHub上编辑
  1. 04 有机化学基础

有机化学基础 · 考点 · 「有机推断」

根据 反应条件 确定官能团

  1. 「$\ce{NaOH}$ 水 溶液、加热」为 $\ce{-X}$ 、酯基、酰胺基的水解反应

  2. 「$\ce{NaOH}$ 醇 溶液、加热」为 $\ce{-X}$ 的消去反应

  3. 「浓 $\ce{HNO3}$、浓 $\ce{H2SO4}$、加热」为苯环上的硝化反应

  4. 「浓 $\ce{H2SO4}$、加热」为 $\ce{R-OH}$ 的消去反应或酯化反应

  5. 「浓 $\ce{H2SO4}$、加热」为酯( $\ce{R-COO-R'}$ )的水解反应

  6. 「$\ce{Cl2/Fe}$ 或 $\ce{FeCl3、Br/Fe}$ 或 $\ce{FeBr3}$」 为苯环上的取代反应

  7. 「$\ce{Cl2/}$ 光照」优先想到烷烃或烷基(如 $\ce{-CH3}$ )的氯代、苯的同系物(如甲苯)侧链烷基上的氯代等

  8. 「$\ce{O2/Cu、△}$」为醇羟基的催化氧化或醛基的催化氧化

  9. 「$\ce{Ag(NH)2OH/△}$」或「新制的 $\ce{Cu(OH)2/△}$」为醛基的氧化反应

  10. 「$\ce{H2/Ni}$」:碳碳双键、碳碳三键、醛基、羰基、苯环与氢气的加成反应

根据 实际或特征现象 确定官能团

使 $\ce{KMnO4(H+)}$ 褪色的有机化合物

褪色原理一般为发生了氧化反应

  1. 分子中含有 碳碳双键、碳碳三键 的不饱和有机化合物

  2. 苯的同系物(与苯环直接相连的碳上有氢原子)

  3. 与醛类等有 醛基 的有机物(如醛、甲酸、葡萄糖、麦芽糖等)发生氧化还原反应

  4. 与 羟基直接相连的碳原子上有氢原子 的醇类物质,如甲醇、乙醇等

  5. 酚类物质 (由于其氧化产物也可能有颜色,所以其褪色不一定明显)

与具有还原性的无机还原剂(如 $\ce{H2S、SO2、KI、FeSO4、HCl}$ 等)发生反应,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

使溴水褪色的有机化合物

  1. 分子中含有 碳碳双键、碳碳三键 的不饱和有机化合物

  2. 含有 醛基 的物质,如醛类、糖类

  3. 酚羟基所连碳原子的邻、对位上有氢原子 的酚类物质

  4. 萃取

    • 密度大于 1 的溶剂(水在上层):四氯化碳、氯仿、溴苯、二硫化碳等

    • 密度小于 1 的溶剂(水在下层):液态的饱和烃、直馏汽油、苯及其同系物、液态环烷烃、液态饱和酯

使 溴水褪色等同于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,但 醛基 不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

因为 由 $\ce{CH3CHO +Br2 +H2O=CH3COOH +2HBr}$ ,醛基只有在水存在时,才得以被氧化成羧基

  • 与碱性溶液(如 $\ce{NaOH、Na2CO3}$ 溶液等)反应,使溴水褪色

  • 与较强的无机还原剂(如 $\ce{H2S、SO2、KI、FeSO4}$ 等)发生反应,使溴水褪色

  • 其它:石油产品(裂化气、裂解气、裂化石油等),天然橡胶等

其他

  1. 与 $\ce{H2}$ 发生加成反应:碳碳双键、碳碳三键、醛基、酮羰基、苯

  2. 遇 $\ce{FeCl3}$ 溶液发生显色反应,或加入饱和溴水出现白色沉淀:$\ce{-OH(酚)}$

  3. 加入新制的 $\ce{Cu(OH)2}$ ,加热有砖红色沉淀生成或加入银氨溶液,加热有银镜生成:$\ce{-CHO、HCOO-}$(甲酸酯基)

  4. 遇 $\ce{I2}$ 变蓝:淀粉

  5. 遇浓硝酸变黄:含有苯环结构的蛋白质

  6. 加入茚三酮溶液并加热,溶液显紫蓝色:蛋白质、$α-$ 氨基酸

根据 有机反应中的定量关系 推断 官能团的数目

  1. 烃和卤素单质的取代:取代 $\ce{1mol}$ 氢原子,消耗 $\ce{1mol}$ 卤素单质( $\ce{X2}$ )

  2. 碳碳双键的加成:与 $\ce{H2、Br2、HCl、H2O}$ 等加成时按物质的量之比为 $1:1$ 反应

  3. 含 $\ce{-OH(醇、酚)}$ 的有机物与 $\ce{Na}$ 反应时: $\ce{2mol}$ $\ce{-OH}$ 生成 $\ce{1mol}$ $\ce{H2}$

  4. $\ce{1 mol-COOH、-OH(醇、酚)}$ 与 $\ce{Na2CO3}$ 溶液产生 $\ce{0.5mol H2}$

  5. $\ce{1 mol-COOH、-OH(酚)}$ 与 $\ce{Na2CO3}$ 溶液产生 $\ce{0.5mol CO2}$

  6. $\ce{1 mol-COOH、-OH(酚)}$ 与 $\ce{NaHCO3}$ 溶液产生 $\ce{1mol CO2}$

  7. 醛基( $\ce{-CHO}$ )的定量关系

    1. $\ce{1mol}$ $\ce{-CHO}$ 与 $\ce{2mol}$ $\ce{[Ag(NH3)2]OH}$ 反应,生成 $\ce{2mol}$ $\ce{Ag}$

    2. $\ce{1mol}$ $\ce{-CHO}$ 与 $\ce{2mol}$ $\ce{Cu(OH)2}$ 反应,生成 $\ce{1mol}$ $\ce{Cu2O}$

    3. $\ce{1mol}$ 甲醛含 $\ce{2mol}$ $\ce{-CHO}$ ,其余定量关系和上述相同

  8. 有机物与 $\ce{Cu(OH)2}$ 的定量关系

    • 水解:$\ce{1mol}$ $\ce{-CHO}$ $\ce{->}$ $\ce{2mol}$ $\ce{Cu(OH)2}$

    • 中和:$\ce{1mol}$ $\ce{-COOH}$ $\ce{->}$ $\ce{1mol}$ $\ce{Cu(OH)2}$

  9. 有机物与 $\ce{NaOH}$ 的定量关系

    • 中和:

    • $\ce{1mol}$ $\ce{-COOH->}$ $\ce{1mol}$ $\ce{NaOH}$

    • $\ce{1mol}$ $\ce{-OH(酚)->}$ $\ce{1mol}$ $\ce{NaOH}$

    • 水解:

    注意酚酯等有多个符合条件的物质,既有水解又有中和,如:

    • ( $\ce{1mol}$ 酯基水解用去 $\ce{1mol}$ $\ce{NaOH}$ ,水解后生成 $\ce{1mol}$ 的 $\ce{-OH(酚)}$ 被中和再消耗 $\ce{1mol}$ $\ce{NaOH}$)

    • 若卤素原子取代在苯环上,碳卤键水解后能还能进行酚的中和,消耗 $\ce{2mol}$ $\ce{NaOH}$ 反应

      $\ce{Ph-Br +2NaOH->Ph-ONa +NaBr +H2O}$

  10. 物质转化过程中相对分子质量的变化( $M$ 代表第一种有机物的相对分子质量)

    1. $\ce{&RCH2OH&->&RCHO&->&RCOOH}\&M&&M-2&&M+14$(醇、醛、酸的连续氧化)

    2. $\ce{&RCH2OH&->[CH3COOH][浓 H2SO4,\Delta]&CH3COOCH2R}\&M&&M+42$(乙酸的酯化反应)

    3. $\ce{&RCHOOH&->[CH3CH2OH][浓 H2SO4,\Delta]&RCOOCH2CH3}\&M&&M+28$(乙醇的酯化反应)

根据 特征产物 推断 碳骨架结构和官能团位置

  1. 若醇能被氧化为醛或羧酸:含 $\ce{-CH2OH}$ 结构

  2. 由取代产物的种类可确定碳骨架结构

  3. 由有机化合物发生酯化反应能生成环酯或高聚酯,可确定该有机化合物中含 $\ce{-OH}$ 和 $\ce{-COOH}$ ,并根据酯环的大小,确定 $\ce{-OH}$ 与 $\ce{-COOH}$ 的相对位置

根据 特殊的转化关系 推断 有机物类型

  1. $\ce{醇->[氧化]醛->[氧化]羧酸}$

  2. $\ce{酯->[无机酸或碱]B & C}$

上一页有机化学基础 · 考点 · 「有机反应类型梳理」下一页05 化学物质基本概念

最后更新于11个月前

既能发生银镜反应,又能发生水解反应:、

加入 $\ce{NaOH}$ 溶液并加热放出 $\ce{NH3}$ :

$\ce{1mol}$ $\ce{→1mol}$ $\ce{NaOH}$(酯基水解)

$\ce{1mol}$ $\ce{→1mol}$ $\ce{NaOH}$(酰胺基水解)

$\ce{1mol}$ $\ce{→1mol}$ $\ce{NaOH}$(碳卤键水解)

$\ce{1mol}$ 最多与 $\ce{2mol}$ $\ce{NaOH}$ 反应

苯酚与浓溴水:$\ce{1mol}$ 反应,酚羟基的邻位与对位上的 $\ce{-H}$ 被 $\ce{-Br}$ 取代;若是含酚羟基的物质,其邻位或对位若被 $\ce{H}$ 以外的原子占据了,则无法发生取代

如:$\ce{1mol}$ 最多可以和 $\ce{4mol}$ $\ce{Br2}$ 发生取代反应

若醇能被氧化为酮:含 结构

若醇不能被催化氧化:含 结构

由消去反应的产物可确定 $\ce{-OH}$ 或 的大致位置

由加氢或加溴后的碳骨架结构可确定 或 $\ce{-C#C-}$ 的位置

有机三角 ,分别是醇、烯烃、卤代烃